在灾害面前亲近神——一场龙卷风带来的信仰省思

作者: 毋忠毅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9-11 08:17:06
分享与播放

“通过这场龙卷风遭受的灾难,会使我们更加认识神、更加亲近神、更加信靠神、更加相信神的救恩。” 八月的辽北大地,暑气未散,天空却骤然翻涌。当我们随辽宁省沈阳市基督教两会走进那个被龙卷风席卷并遭遇连续三天降雨的教堂和村庄时,眼前是一片沉默的废墟:倒塌的屋梁斜插在泥地里,教堂的屋顶和附属建筑被风掀开、十字架掉落、连路灯杆也倒了,损失估计有十多万元;沿途看到被龙卷风摧残的许多养殖蔬菜的大棚,有的损失达到百分之八十……那是风暴留下的印记,也是人心深处难以抚平的伤痕。

回程途中,车轮碾过碎瓦与尘土,三位同行的牧师陷入沉思。我和他们请教如何看待这场灾害,包括教堂十字架都被吹掉了。其中一位轻声说道:“这场灾难,让我们更认识神,更亲近神,更信靠神。它不是神的缺席,而是祂走近我们的脚步。”还有一位牧师说:“感谢神呐,所幸人员没有受到任何的伤害,这是恩典。”

话不多,但是体现了信仰的坚定,也告诉人们:在那些看似摧毁一切的风暴灾害之中,竟也藏着神温柔的叩门声,我们要在基督里正确看待和对待自然灾害,包括苦难。

我们常问:为什么会有灾难、灾害?但或许,更重要的问题是:当灾难或灾害来临时,我们的心转向了谁?

没有任何人愿意落在苦难或灾害里,可是苦难、灾害总是伴随着人类。如果苦难、灾害是无法避免的,当临到苦难、灾害的时候应当如何面对?苦难、灾害让人思索人生的意义,能让一个有信仰之人的生命更加坚强 。对于一个有信仰的人来说,苦难、灾害可能是不可回避的。不是说有信仰的人就可以避免,在善与恶的交战中,苦难、灾害也是不可避免地会落到每个人身上。

基督徒应该如何看待自然灾害和灾难?应该怎么做?每当这个世界发生灾难灾害的时候就有个别的人以属灵的姿态站出来指手画脚说三道四,甚至引用经文,把灾难、灾害的原因归结于什么“犯罪”、“得罪”、“悖逆”、“惩罚”等等。这种说法是对信仰的混乱和无知。“神爱世人。”马丁路德称这是“福音的缩影”。神是爱的源头,爱的对象是人,是一切的人。自然灾害在神学上称为“自然之恶”,与“道德之恶”不同。需要区分“允许发生”和“主动造成”——就像医生允许手术带来暂时疼痛。我们不能在那里对人类的灾难、灾害品头论足,信口开河,请勒住舌头谨言,为人类的和平、幸福、平安祷告吧。“我的上帝啊,现在求你睁眼看、侧耳听在此处所献的祷告。”

从基督教信仰的角度来看,这个话题触及了神学中关于“恶与苦难”的核心议题,被称为“神义论”(Theodicy)。这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问题,历代神学家、哲学家和信徒都在不断思考,笔者今天从肤浅的角度斗胆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希望能为此提供一些理解的方向。

一、认识到上帝的爱和自然灾害存在的复杂性。

自然灾害是自然现象的一种极端表现形式,其发生往往是由多种自然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如地震是地壳板块运动的结果,洪水可能与气候异常、地形地貌等因素有关,龙卷风也是百年不遇的。这些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目前还无法完全掌控和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基督徒应明白,自然灾害并非全部是上帝对人类的惩罚,而是自然世界运行的一部分。我们也不能脱离现实,用圣经旧约中的灾害来看待现在的灾害,读经也好、信仰也好,要看当时的历史背景,不能脱离这些。

在过去的疫情期间,我最不爱听的一句话就是疫情是上帝对我们的惩罚。这是一场灾难,不假。但是我们不能就一味地偏执地强调这是上帝的惩罚。我们不能说或者暗示灾难是神对特定群体的惩罚,不可轻飘飘地说“万事都有神美意”、不要用“奥秘”一词打发问题。约伯的智慧在于既承认不知道答案,又坚信神的良善。我们要理解上帝的主权与爱,上帝是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他拥有绝对的主权。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上帝对自然灾害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干预意图。上帝的爱是无条件的,他关心每一个受苦的人。正如圣经中所说:“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独生的儿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在灾难面前,上帝的爱依然存在,他通过各种方式安慰和拯救受苦的人。

从属灵的角度来看,虽然自然灾害或灾难本身并非上帝的惩罚,但基督徒可以从属灵的角度思考灾难对人类的意义。灾害、灾难可以成为人类反思自身行为、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契机。比如说龙卷风把这间教会的屋顶给掀开了、十字架也掉下来了。有的人就感觉到非常可怕,也有说其他的。但是一位牧师说,这说明这个教堂的建筑质量不是太好,如果是在聚会的时候,龙卷风来了,教堂屋顶塌了、十字架掉下来打伤了人,这不就更糟糕了吗?这么大的灾害没有一个人受到伤害,这也是恩典,也在提醒我们今后教堂的建筑质量要特别的注意。这种观点我赞同。苦难、灾害可以促使人们更加珍惜生命、关爱他人、关注社会和环境问题。同时,灾难也让基督徒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生的无常和脆弱,从而更加依靠上帝,寻求属灵的安慰和力量。

二、基督徒在面对自然灾害和灾难时的正确做法。

2024年8月份,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遭遇历史罕见强降雨,特大暴雨引发山洪,造成灾情,给当地的居民带来了生活上的困难。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一个地方的基督教两会和信众迅速行动,再创“三个最”:最早快速行动的基督教两会和教会;最多的志愿者,有46人参与;最高的资金和物资,达到了十九万七千多元,在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面前凸显了基督徒的爱心与责任。这也是弘扬基督的爱,这也是基督徒面对自然灾害和灾难的正确态度和做法。

上帝爱世人,我们也应当用基督的爱来对待自然的灾难和灾害。正确的做法是:

1.积极提供帮助:在灾难发生后,基督徒应积极参与救援和援助工作。这可以是直接参与救援行动,如加入志愿者队伍、提供物资援助、为受灾者提供心理支持等;也可以是通过捐款、祈祷等方式表达对受灾者的关心和支持。圣经中教导我们要爱人如己,关心邻舍的需要。在灾难面前,受灾者就是我们的邻舍,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他们。

这一点我们的教会和广大信徒一直在坚持做,而没有冷眼旁观,漠不关心。

2.传播爱与希望:基督徒应通过自己的言行传播上帝的爱和希望,而不是机械地套用圣经来指摘这个世界、指摘世人。在灾难面前,人们往往会感到恐惧、绝望和无助,基督徒首先不要惊慌失措,要坚定自己的信仰,通过分享上帝的话语、讲述信仰的力量,给受灾者和周围的人带来心理的抚慰、安慰和鼓励。让他们知道,上帝与他们同在,他们并不孤单。

3.倡导反思与改变:灾难可以成为人类反思自身行为和价值观的契机。基督徒可以借此机会倡导人们关注环境保护、社会公平、人类和平、敬畏造物主等问题,推动社会的积极改变。从属灵的角度,也可以引导人们反思自己的信仰生活,更加坚定地依靠上帝,追求属灵的成长。

4.“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可以与遭受自然灾害和灾难的当地的红十字会等联合起来救灾,藉此彰显上帝的大爱,实现上帝爱世人的目标。

三、对于以“属灵”姿态不当评论灾难行为的言论应该加以劝勉和抵制。

在人类遇到灾难灾害的时候,站在所谓的属灵角度,品头论足、说三道四,不是荣耀神的。即使不是在我们国内,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发生这种现象,也不要在那论断。这种言论是错误的,甚至有点麻木不仁的感觉。它不仅会给受灾者带来更大的伤害,还会损害基督教的形象和声誉,会被不信的人说我们是幸灾乐祸。这种行为、言论可能源于个人的无知、偏见或错误的信仰观念。他们可能没有正确理解圣经的教导,或者过于主观地解读上帝的旨意,从而导致了这种不当的言论和行为,抹黑了我们的信仰。

1.我们要警惕这种言论的危害,这可能会误导一些信徒,使他们对基督教产生误解和偏见。同时,它也会让非信徒对基督教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影响基督教爱人的形象,阻碍基督教的传播和发展。因此,基督徒应该警惕这种言论,不要被其误导,要以正确的信仰观念和行为来对待自然灾害和灾难。

2.要以正确的信仰观念来抵制这种行为,基督徒应该以圣经的教导为依据,以爱心、谦卑和智慧的态度来对待自然灾害和灾难。要倡导正确的信仰观念,抵制这种不当的言论和行为。当遇到这种行为时,可以通过理性、温和的方式进行纠正和引导,让更多的人了解基督教的真正信仰和价值观。

3.理解圣经的历史背景和神学意义

有人会以旧约中创世记大洪水的例子来论断今天的灾害和灾难,这是片面的。旧约中的大洪水例子发生在人类历史的早期,当时人类的罪恶已经到了极其严重的地步。神通过洪水施行审判,但同时也通过挪亚和他的家人提供了救赎的途径。这是神对罪恶的回应,也是他恩典的体现。

创世记中的大洪水的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它也揭示了神对罪恶的态度和他对公义的坚持。同时,这个实例也预示了新约中耶稣基督的救赎工作——神通过耶稣为人类提供了最终的救赎。

4.避免生搬硬套和偏执解读

避免简单类比:将旧约中的大洪水直接类比为现代的自然灾害是不恰当的。现代的自然灾害通常是自然规律的结果,而不是神对人类的直接审判,我们的信仰中最主要的就是我们有伟大的中保主耶稣基督。我们需要避免用旧约的特定事件来解释现代的复杂现象。

即使在挪亚的时代,神也没有简单地毁灭人类,而是提供了方舟作为救赎的途径。这表明神的恩典和救赎是他行动的核心。同样,在现代,神的恩典依然存在,他通过教会和信徒的工作继续施行他的爱和救赎。

四、以我们的信仰来纠正在自然灾害面前的错误言行。

首先,要用圣经的教导来纠正。当有人错误地引用圣经来解释灾难、灾害时,我们的教会有责任用圣经的教导来纠正。例如,因为经上明确说:“主不愿意任何人沉沦,而是愿意人人都悔改。”这表明神的旨意是拯救,而不是毁灭。

要理解圣经的深度,圣经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有其特定的历史和神学背景,我们需要深入理解这些背景,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应用于现代事件。

其次,在纠正错误言论时,要以神的恩典为核心,无论是面对灾难还是解释圣经,我们都应该以神的恩典和爱为核心,而不是以审判和指责为主。我们应该以谦卑和爱心的态度进行对话,而不是采用指责或攻击的方式。正如保罗所说:“用爱心说诚实话。”

亲爱的弟兄姊妹,行动胜于言论。在灾难、灾害面前,信徒的行动比言论更重要。我们各地的教会和信徒,每一年都要参加这种救灾的公益慈善活动,教会、信徒们都有大量的奉献和捐赠,这充分说明了神爱世人,我们也爱世人。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是万众一心夺取胜利的。通过实际的帮助和爱的行动,我们可以更好地彰显神的爱和恩典。

信仰不是让我们免遭苦难,信仰乃是让我们在苦难中遇见生命中的最珍贵的陪伴者。在苦难中仍然持守信心,在黑暗中仍然去寻找光明,在痛苦中仍然能够看见恩典。正像保罗所说:“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羞耻。”患难之中见真情。一个信徒、一个教会,在经历患难的之后,生命会更加的丰盛,信心会更加的坚定。

(本文作者为福音时报特约撰稿人)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