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自”与自立精神
赵氏认为中国教会对西教会的依赖是使其无法实现自立的根本原因。因此,实现自立的第一步,便是培育自立精神。一个有信仰的人,能够为其所信的教义舍生取义,自然也能独立地思考与处事。最重要的是必须与主建立亲知的关系,唯有如此,他们才能完全以真道作为行事的标准:“是道则进,莫能夺其志也;非道则退,亦莫能夺其志也。”
二、“自治”与主权问题
1、支持收回教育权运动
中国的士大夫将基督教教育视为丧权辱国的奴化教育,便在二十年代达成了基本共识,即收回教会学校的教育权。面对基督教在中国关键性的宣教策略即将遭受严酷打击的危机,赵氏并未像常人一样感到迷惘。因为教育权的收回并不能真正摧毁基督教的教育事业。相反,它促进了教育的自我更新,在这种强势的压力下,基督教教育不得不调整它的教学方略,而这正是它应施行的正确方略。
2、拒绝不平等条约的保护
面对非基运动的气焰屡屡升级的挑战,不少教会人士认为,废除不平等条约的保护是中国教会的唯一出路。
第一,接受不平等条约的保护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与基督教的原理相违背;第二,接受不平等条约的保护是损害国民的资格;第三,借助条约的保护进行宣教,便是“有意无意的使所传的教倒退了行程”。
除了这些理由外,赵氏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第一,中国信徒在危险中决意不受条约的保护;第二,倘若遭遇家破人亡,亦决意不受洋人提供的赔款;第三,中国信徒应当决意不与受条约保护的西教士合作;第四,与全国同胞共同奋斗,推动废约运动;第五,劝促西教士不接受条约的保护,且“运动他们自己的政府立即与中国改定平等的条约”。
3、施行基督教国家主义
由于“基督教传入中国的历史,和中国国史上伤心的经验,不幸有相连的关系”,因此它在中国的发展必然涉及到政治的层面。换句话说,国家主义必须与基督教相融合,“不合,那末今日之下基督徒何以为中国国民,而中国国民,又何以做基督徒”。具体来说即是就个人而言,基督徒应当积极参政,就团体层面而言,则绝对的不可以加入政治运动。
在教会本身与政权的关系上,赵氏把握住了恰当的尺度。第一,赵氏强调基督的教会必须以基督而不是政府为元首,教会绝不能做政府的走狗。第二,教会必须为国家作贡献,具体来说,即是“为国家谋有力量的道德精神”。当然,在国家主义盛行的年代,人们很容易以恨他国来作为爱己国的表现,然而这绝不是赵氏的看法。在这个问题上,他再次坚持把握基督教优先的原则。因为真正的爱国是甘愿冒着被误解的危险,遵行“他所觉悟到的神对于国家的旨意,使国家得获最确的利益”,对他来说,爱国与爱世界必须并行不悖。
三、“自养”与经济问题
既然“自立”势在必行,那么“自养”便可以分为不同的情形来达成。第一种是,西教士操控经济、把持权利。赵氏认为倘若这样,中国教会就必须与西教会断绝一切的关系,而另组新的教会。当然,他并不认为那是最好的结果;第二种是,西教士愿意无条件地以经济和人才援助中国教会。赵氏明显赞成此种模式,因他认为这与西教会在华的宣教目标乃正相吻合;第三种是,问题的关键有时并不在西教会,而在于中国教会还未做好切实的准备。这就是说,即便西教会真的愿意将教会的管理权交出来,也是要看中国方面的预备。
四、“自传”与人才问题
赵氏认为“教会与信主学生的关系问题”是关乎本色化建构能否成功的关键性问题,也是不得不去面对的现实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建议让知识程度较低的学生先担任农村教会的宗教师,然后教会趁着农忙时节每年给予一次进入大学进修的机会,如此连续十至十二年后,那人便“既有经验,复得学业,可以不费分文而为大学毕业生”。此种策略的优点有四:其一,使信主学生能充分获得服侍教会的机会;其二,使信主学生能获得免费升学的机会;其三,使教会能不断涌现新的领袖;其四,这是一条由经验到知识的路。如此一来,中国教会的领袖问题不仅能得到切实的解决,此种模式更能造就一批高层领袖——才德兼备的牧师与先知先觉式的宣教师。
引注:
赵紫宸。《我对于创造中国基督教会的几个意见》《赵紫宸文集第三卷》。
赵紫宸。《中华基督教的国际问题》《赵紫宸文集第三卷》。
赵紫宸。《杂说(四则):幽暗先生、北地老人、洗衣妇、孝子》《赵紫宸文集第三卷》。
赵紫宸。《论教会之自立人才》《赵紫宸文集第三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非基督教运动》载自www.cclw.net/gospel/explore/.../htm/chapter11.html 。
《解释“非基督教运动”》载自wenwen.soso.com/z/q120883347.htm。
林荣洪。《曲高和寡:赵紫宸的生平及神学》。
《吴茂华:非基运动中的知识分子》载自www.21ccom.net/newsinfo.asp?
赵紫宸。《风潮中奋起的中国教会》《赵紫宸文集第三卷》。
赵紫宸。《敬致全国中国基督徒书》《赵紫宸文集第三卷》。
赵紫宸。《短论》《赵紫宸文集第三卷》。
赵紫宸。《中国人的教会意识》《赵紫宸文集第三卷》。
赵紫宸。《更大的工作》《赵紫宸文集第三卷》。
林荣洪。《中华神学五十年1900-1949》。
赵紫宸。《中国教会前途的一大问题》《赵紫宸文集第三卷》。
赵紫宸。《基督教在中国的前途》《赵紫宸文集第三卷》。
赵紫宸。《今日中国的宗教思想和生活》《赵紫宸文集第三卷》。
赵紫宸。《中国教会的强点与弱点》《赵紫宸文集第三卷》。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浙江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