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会历史上第一位拉丁美洲籍教宗、也是首位耶稣会会士出身的方济各教宗,于当地时间4月21日7时35分在梵蒂冈蒙主恩召,享年88岁。梵蒂冈总务枢机凯文·法雷尔(Cardinal Kevin Farrell)在公告中表示:“方济各主教的一生,皆在为主与教会服务。”
一、生平略影:谦卑与简朴的身影
教宗方济各本名豪尔赫·马里奥·贝尔戈里奥(Jorge Mario Bergoglio),1936年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父母为意大利移民。1969年晋铎,1973年任耶稣会阿根廷区省会长,2001年荣膺枢机。2013年3月13日,他接替因健康原因辞职的本笃十六世,成为1200多年首位非欧洲出身的教宗,并首选“方济各”圣名,以示效仿亚西西圣方济各的简朴精神。
上任伊始,他拒绝入住宏伟的宗座宫殿,迁居酒店;弃用红鞋与金戒,改穿旧式矫形鞋;他在非洲的贫民窟与信众共舞、在移民船难后跪地亲吻难民的脚;更曾邀请无家可归者同桌进餐,以身体力行“教会应如战地医院,医治受伤灵魂”的理念;他2024年4月批准新的教宗殡葬礼仪,简化礼仪,宣布自己过世之后不会再像过去的教宗一样被放在高台瞻仰,而是放在一个敞开的棺木中,安葬地点也不再是圣彼得大教堂,而在他国际旅行前常去祷告的位于梵蒂冈之外的罗马圣母大殿。
二、改革与挑战:柔性与张力并存
方济各在教廷内部推行一系列改革:财政透明化、重整梵蒂冈银行、制定性侵问责新规,并着力重塑教廷官僚结构。他言语犀利,曾斥责神职人员对穷人的冷漠是“耻辱”,谴责欧洲的移民政策如同“船上的幽灵”,也批评世界对金钱的崇拜是一种“新偶像崇拜”。
他也不断呼吁世界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迁。他是第一位将气候议题列入教宗通谕的教宗,并曾警告“地球正在因我们的贪婪而被虐待”。
他坚持天主教在堕胎、安乐死和婚姻定义上的传统立场,却同时呼吁对堕胎者表现出“慈悲”,并警告教会不要陷入“执法式的强硬态度”。
“我是谁来评判别人?”(“Who am I to judge?”)是他2013年谈到同性恋者是否能进天堂时说出的几个字——这句话引起全球轰动,也成了定义其牧职风格的代表语句。
他对女性在教会中角色的态度也微妙。他任命多位女性担任梵蒂冈高层职务,并呼吁重新研究女性执事制度。但他反对女性担任神父的立场始终未变,称该议题“已经由教会作出定论”。
他因改革教会的努力赢得广泛支持,尤其是在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发展中地区,但他也在欧洲和北美地区引发保守派的强烈反弹。他在推进同性恋者接纳、女性角色的扩大、环境保护等议题上所展现的开放态度,引发不少争议,尤其是在天主教已经因性侵丑闻和信仰流失而面临危机的背景下。
一些批评者认为他削弱教义的清晰性,而另一些人则更直白地称他是“异端”。美国保守枢机伯克(Cardinal Raymond Burke)直指教会为“无舵之船”。
三、中国的未竟之行梦
方济各教宗曾多次公开表示访问中国的愿望。据《梵蒂冈新闻网》(Vatican News)2024年8月报道,方济各在接受耶稣会中华省媒体的专访时,再次表达访华愿望,尤其盼往上海佘山圣母朝圣地朝圣、与中国主教和忠信的天主信徒会晤。
他称赞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拥有“无穷的智慧”和“超越不同制度体系开展对话的能力”,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的信徒是“是一群忠信的百姓,他们经历了许多事,依然保持忠诚”。
他上任以来努力恢复与中国的关系,2018年双方签署“临时性协议”,就主教任命等问题达成协商。此协议虽未公开细节,却于2020年和2022年先后延期,中梵双方均对协议执行成效予以积极评价,并最新于2024年10月再次延期4年。
方济各曾进行多次亚洲巡访:自2013年起,先后访问蒙古、韩国、日本、菲律宾、泰国、缅甸、哈萨克斯坦、印尼、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新加坡……2024年9月,已近88岁的他仍赴东南亚展开对印尼、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和新加坡的牧灵之旅,行程逾两万英里,其中新加坡的华裔信徒也在欢迎仪式中占据重要位置。
四、关怀中国天主教徒
2024年5月21日,方济各在罗马国际会议的视频致辞中对中国天主教徒说:“天主子民的信仰一直是指引方向的指南针……即便面临考验,上主在中国始终守护祂的子民。”
“基督的救恩宣讲,唯有当它以听众的‘母语’传达时,才能真正抵达每一个人和每一个人群。”他在会议上称赞中国的天主教徒“同心合力,在现代社会以仁慈和慈悲见证福音,也为社会和谐与共同家园的建设作出真实的贡献。
据《梵蒂冈新闻网》报道,上海天主教主教沈斌也在会议上发言,他指出中国政府推行的宗教自由政策并不为了改变天主教的信仰,而是希望天主教的神职人员和信众能够维护中国人民的利益,摆脱外国势力的控制,表示“将继续努力把中国的教会建设成一个神圣的、公教的、符合天主旨意的教会,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受到当代中国社会的认同。”
五、遗产与呼吁
方济各的健康状况在晚年逐渐恶化。他接受过结肠手术,也多次因膝盖疼痛而需坐轮椅。他长期患有慢性肺部疾病,年轻时曾摘除一侧肺的一部分,曾于2025年2月14日因呼吸危机被送往杰梅利医院治疗,病情发展为双侧肺炎。他在医院住了38天,这是他担任教宗12年来住院时间最长的一次。
逝世前一天正值2025年复活节,他出席梵蒂冈复活节庆典,并在圣彼得大教堂露台上发表讲话,为信徒祝福。
“福音不是一套规则,而是一种相遇。”方济各曾说,“教会必须像战地医院一样,医治人的创伤,而非首先询问他们的病因。”这是他给世界的遗言,也是他毕生的牧职写照。
尽管面临众多挑战,方济各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他以其开放与谦卑的领导风格,为天主教会引入了深刻的改革与新的牧养理念。他在任期间所倡导的“边缘优先”、对话精神和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是教会面对未来挑战的一种指引,也是各教派基督徒愿意背负的使命担当。
无论支持者还是批评者都无法否认,他是一位深深影响了21世纪教会方向的人物。他的遗产,是一个持续奋斗、对话与改革的呼声。
本文经编译而成,原文内容如下:
Pope Francis, first Latin American pontiff who ministered with a charming, humble style, dies at 88
Pope says faith in China has been safeguarded by God
Pope Francis offers message of hope for the Chinese 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