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瑛指挥《土楼回响》交响乐(网络照片)
15年前的一天,笔者曾到福州福建大剧院,观看时年八十岁的新中国第一女指挥家郑小瑛教授亲自指挥的,由厦门爱乐乐团与福建省歌舞剧院附属合唱团合作的大型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的演出。她的指挥真是精妙绝伦,充满感染力,让人陶醉其中,不仅令笔者印象深刻,更是赢得了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土楼回响》在亚、欧、北美、澳洲等12个国家辉煌上演了77场,创下了我国大型交响乐演出的最高纪录。
交响乐《土楼回响》是以永定客家土楼为题材,以土楼历史发展为线索,用交响乐、山歌独唱、树叶独奏和大合唱等音乐语言,展现从中原迁移到闽西的客家人团结互助、顽强拼搏、求生存图发展的艰辛历程,将客家人勇往直前、生生不息、团结一心、念祖情深的精神展现给世界。
日前,在一个音乐自媒体《瑛乐知音》的视频中,笔者再一次看到96岁的郑小瑛教授如今依旧在她的故乡永定“振声楼”向乡亲们讲解《土楼回响》的创作故事,也借此机会,让笔者更深的认识了这位对故土充满眷恋的音乐家。
音乐自媒体《瑛乐知音》的视频截图照片
视频中,郑小瑛教授介绍道,她的祖父曾经是这里的一个牧师,因此她也成长在基督徒家庭当中,从小有礼拜的习惯。而随着家族发展,一家人渐渐离开了土楼,走向了更大的世界。而土楼却深深的刻印在了郑小瑛的心中。
据了解,郑小瑛教授的祖父郑金禄年轻时皈依基督教,成为闽西永定的一位牧师,他助力五个孩子的教育,其三子郑华、五子郑维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到美国留学,郑小瑛的父亲郑维曾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农业经济,并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商科博士学位,回国后,郑维担任上海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解放后被上海外国语学院聘为英语教授,他对郑小瑛教授的教育和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说起来也是机缘巧合,2000年1月,我回到永定寻根,看到土楼,感到非常震撼,这么偏僻的地方,竟然有这样气势恢弘的土楼!当时我就想,如果能在当年召开的第16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上演奏一部表现土楼客家人的交响乐,那该多好啊!就这样萌生了创作《土楼回响》的念头。后来在世界客家研究会会长郑赤琰和从小在连城生活的作曲家刘湲的帮助下真把这事做成了………”她回顾道。
郑小瑛教授故居振声搂和她创办的乡村音乐课堂(网络照片)
之后,郑小瑛将这个曾带给她震撼的房子改造成“土楼回响”纪念馆和乡村音乐课堂,用于展示以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相关文化。同时,展馆内还展示着郑小瑛教授的成长历程与交响乐《土楼回响》创作背后故事两大主题。如今,这座土楼也正如郑小瑛教授所言,正在用客家人史诗的声音盘活这座老楼,给年轻后代开启一扇窥见世界的窗户,“让按此楼老主人的愿望已经‘振声’世界的《土楼回响》,归根于哺育它的土地。”
而值得一提的是,笔者的大伯、原漳州东坂后礼拜堂林钦敏牧师的孙女,现如今也是美国华人女指挥家,在美国古斯塔夫斯•阿道夫斯学院任教授的林露女士在六年前来厦担任“2019乐队指挥研习营(中国厦门)”主讲嘉宾讲学时,还与郑小瑛教授有幸进行了合影留念。
堂侄女林露教授(右)与中国著名女指挥家郑小瑛(中)合影
(感谢林亮光、陈美满、庄静城和陈明牧师指导)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福建一教会信徒。